服务热线
010-51167681
山东理工大学(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山理工”(SDUT),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山东省及淄博市共建高校 [1-2] ,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以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为首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山东省一流学科和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入选首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欧亚-太平洋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
山东理工大学由山东工程学院、淄博学院合并组建而成。1956年,山东省济南农业机械化学校创建;1958年,升格为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1990年,更名为山东工程学院。1998年,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分院、淄博大学、淄博师范专科学校、淄博市职工大学、淄博广播电视大学等高校组建为淄博学院。2002年,山东工程学院与淄博学院合并成为山东理工大学。
截至2021年8月,学校分东、西两个校区办学,校园占地3600亩,校舍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运动场面积13.28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37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59亿元;设置27个学院、24个校级研究院;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覆盖18个授权二级学科) 、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覆盖112个授权二级学科) 、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2个本科招生专业,学科涵盖9个学科门类;有教职工2657人,全日制本科在校生34000余人,在学研究生4800余人
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着力培养有社会责任、有创新精神、有专门知识、有实践能力、有健康身心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等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1项。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特色专业5个,首批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精品课程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规划教材32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红炉众创空间获批科技部“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十二五”以来,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重大赛事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近万项。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居省属高校前列,第三方评估机构调研显示,用人单位及毕业生满意度高,获评山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深化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十二五”以来,获批省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项目71项,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61项,荣获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53篇,获评首届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管理与学科建设先进单位。
学校坚持“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科研工作方针,积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主动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与地方共建112个科技研发和技术转移转化机构,荣获“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高校”。“十一五”以来获国家科技奖励9项。“十二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委托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72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68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91项。新型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重大发明专利被认定为“革命性、颠覆性”成果,独占许可使用费达5.2亿元,创全国最高纪录,荣获山东省专利特别奖。2017至2019年连续3年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4项。2018年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9项,一等奖数量位居当年省属高校首位。2019年获批省级大学科技园。
学院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覆盖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3个二级学科,另有1个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点。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均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立项建设专业,山东省名校工程建设专业,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与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材料化学专业为山东理工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立足国家和地方社会特色经济发展需求,围绕淄博“陶瓷品牌”与“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紧跟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在先进陶瓷及陶瓷基复合材料、固废材料资源化利用、微纳米功能材料、先进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多个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